
港股科技巨头集体爆发!恒生科技ETF即将问世 值得买吗?还有哪些基金可选?8月26日午后,京东集团股价涨超7%,总市值突破1万亿港元,阿里巴巴股价同样再创新高。此前,港股美团点评、腾讯等科技股全线大涨。在港股市场,科技股正完成对金融股的逆袭。
被称为“港版纳指”的香港恒生科技指数推出接近一个月,首支追踪该指数的ETF(交易所买卖基金)拟于本周五(28日)在联交所挂牌上市,由南方东英任基金经理。对于投资者来说,ETF的投资是长期、稳健的投资策略;对于成分股,一旦纳入指数,将会给很多港股优质的科技股增加了不少被动流入。
从最新披露的基金二季报来看,不少基金经理也将权益资产的配置重点由此前的A股转移至性价比更高的港股上。目前港股估值处于洼地,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方向。在恒生科技ETF还未上市之际,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其实可以通过购买跟踪恒生指数、国企指数的ETF来分享互联网巨头的上涨红利。
港股科技股市值齐创新高 A股爆款基金南下扫货
8月24日,美团点评当日股价最高涨10.93%,盘中市值超过中国平安,也直追工商银行。
8月26日,阿里巴巴港股高开近4%,报279.80港元,股价创历史新高,市值突破6万亿港元。消息面上,8月25日晚,蚂蚁集团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上市招股说明书,并同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申请文件,迈出“A+H”上市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刚刚赴港上市的京东股价也出现大涨,8月26日大超7%,创下历史新高。8月中旬,中国电商巨头京东发布了非常、非常强劲的第二季度业绩后,其股价飙升至历史新高。
港股科技股的基本面也极为优秀,在疫情的背景下,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点评的互联网优势被放大。
美团对平安、工行的逆袭,被认为是中国科技股对金融股的历史性超越。事实上,中国科技股在港股市场的估值提升,被认为是美国科技股牛市的翻版。根据汤森路透旗下理柏(Lipper)此前的研究数据显示,美股科技巨头一而再、再而三的持续走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量科技基金的发行,巨量基金涌入美股市场,并优先配置六大科技巨头的股票。
港股的情况也大致类似,内地基金公司密集推出科技基金,进入2020年以来,A股公募基金产品进一步放大,尤其是科技主题基金频频引爆市场,爆款基金已不再是一线基金公司产品发行的稀缺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A股大量爆款基金在2020年先后涌入市场,将极大利好港股龙头,根据基金募集说明书,这些爆款基金普遍性的规定,最高50%的仓位配置港股市场。
仅在7月13日到19日的一周内,市场就有19只新基金发行,其中包括13只权益基金。比如在7月13日发行的南方核心成长混合基金,一天吸引300亿资金抢购,远超其50亿的募集上限。基金招募说明书中介绍,南方核心成长混合基金的股票投资占基金资产的比例范围为60%-95%,其中港股通股票投资比例不超过股票资产的50%。
此外,8月17日吸引550亿资金抢购的中欧阿尔法基金,按其80亿的限购规模,该基金也将为港股的科技龙头提供大量子弹。与南方核心成长基金类似,中欧阿尔法基金投资于股票投资比例为基金资产的60%-95%,港股通标的股票投资比例不超过全部股票资产的50%。
也就是说,南方核心成长基金最多可有23.7亿资金投资港股通的科技龙头股,中欧阿尔法基金最多有38亿资金可配置港股的科技龙头。
类似上述A股基金给港股留有最多50%仓位的情况,在今年的基金发行市场中极为普遍,这些基金进入市场后,在布局A股科技股的同时,将相当一部分资金配置到港股的科技巨头上,在许多基金经理看来,买中国科技巨头就去港股已成为一种理念,港股的科技股成色质量更高,具有极强的稀缺性,由此也推高了港股科技巨头的估值。
明星基金经理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就是如此操作,根据该基金披露的第二季度末的持仓数据,张坤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有大约一半是港股公司,包括了美团点评、腾讯,截至今年6月底,张坤所持有的美团点评股票市值高达13亿。
考虑到张坤管理的另一只基金也同样持有美团点评,而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基金又于今年6月中旬成立,该基金规模高达80亿。市场人士猜测,按张坤对美团点评、腾讯等科技巨头的青睐程度,这新来的80亿资金,可能也将有相当比例投入港股市场,尤其是美团点评等股票。
首只恒生科技指数挂勾ETF拟本周五挂牌
香港恒生科技指数推出接近一个月后,首只追踪指数的交易所买卖基金(ETF)预计于本周五(28日)在联交所挂牌上市,由南方东英担任基金经理。
此次作为ETF独家在线申购的华盛证券CEO张霆分析,目前参与港股买卖的投资者,逾八成会参与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交易。对于投资者来说,ETF的投资是长期、稳健的投资策略;对于成分股,一旦纳入指数,将会给很多港股优质的科技股增加了不少被动流入。
另外据证监会披露,8月17日,华夏恒生科技ETF(QDII)、大成恒生科技ETF(QDII)正式上报。
恒生科技ETF跟踪素有“港版纳指”之称的恒生科技指数;该指数于2020年7月27日由恒生指数公司推出,旨在反映于中国香港上市、来自科技或创新领域的龙头公司之表现,将会追踪经筛选后市值最大的30家于香港上市的科技企业,涉及网络、金融科技、云端、电子商贸及数码业务,阿里、腾讯、京东、小米等科技巨头入围。
根据回测数据,恒生科技指数在2019年全年和2020年上半年,分别实现36.2%和35.3%的显著回报。
对于恒生科技指数推出的意义,兴业证券此前分析称,恒生科技指数将为投资者、被纳入企业以及港股衍生品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对于指数体系建设,恒生科技指数弥补了体系在追踪科技行业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完善多层次指数体系;对于投资者,科技行业指数为投资者提供了科技行业的权威参照指标,为其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丰富了被动跟踪指数型机构跟踪标的;对于成分股公司,被纳入指数意味着公司的科技属性得到认可,且更容易得到被动指数跟踪型投资机构的配置,或将进一步提高成分股的流通性和成交量。港股衍生品方面,新指数的推出会促进更多挂钩指数的衍生品品类的推出,作为定位为旗舰的恒生科技指数有望加速港交所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借道基金布局港股科技股还能选谁?
在恒生科技ETF还未上市之际,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其实可以通过购买跟踪恒生指数、国企指数的ETF来分享互联网巨头的上涨红利。
比如华夏恒生ETF、南方恒生ETF、易方达恒生H股ETF、南方恒生中国企业ETF、大成恒生指数、富国恒生中国企业ETF等,场外投资者也可选择联接基金布局。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处于低位,一些跟踪的被动指数基金值得关注。
不少基金经理表示,对于全球投资者来讲,可能只有港股的估值在过去一年中没有大幅提高。目前港股估值处于洼地,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方向。
港股的吸引力不仅仅体现在基金经理的观点与操作上,AH股溢价同样也体现出来了。AH溢价指数反应的是A股与港股走势上的差异,溢价指数越高,代表A股和港股的差距越大。
从最新披露的基金二季报来看,不少基金经理也将权益资产的配置重点由此前的A股转移至性价比更高的港股上。例如明星基金经理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绩优成长基金为例,截至今年6月底,其前十大重仓股中有6只港股,第一重仓股也由一季度末的贵州茅台换成了港股颐海国际。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该如何布局呢?
除了ETF基金,我们还可以通过沪港深基金布局。但是,往往在选这类基金时,有不少挂着羊头卖狗肉的产品,即配置中基本没有港股,大家都知道,今年以来,恒指的表现并不好,所以不少基金为了取得看得过去的业绩,就没有配置港股。但如今,我们要抓住港股的机会,就要配置真正的港股基金,所以就得选择港股仓位较高的基金。
我们的筛选标准是在三个报告期内,保持高港股仓位进行投资运作,即每一期的港股仓位均超过60%。
通过初步筛选后,共有29只基金,可是投资者总不可能都买上。所以,我们对此进一步筛选。1)剔除基金经理近一年内有过更换的;2)剔除基金规模小于1亿元的;3)选择基金获取超额收益优秀的;4)今年以来收益、近一年最大回撤均排在前二分之一的。
最后剩下4只基金,分别是:宁君管理的富国沪港深业绩驱动;余昊管理的广发沪港深新机遇;李耀柱管理的广发港股通优质增长;黄成扬管理的泰康沪港深价值优选。

其中,腾讯控股是四只基金的主要重仓股。另外,富国沪港深业绩驱动及广发沪港深新机遇这两只基金,行业分布比较分散,房地产、消费、汽车均有涉及。而广发港股通优质增长偏向于消费、医疗等板块的投资。最后,泰康沪港深价值优选主要投资于金融、房地产等权重股。
德邦基金海外与组合投资部董事总经理郭成东表示,多数港股2019年以来涨幅不及A股,这意味着未来港股估值回归是全方位、多领域的,不仅体现于恒生指数代表的金融地产板块,还体现在恒生科技指数代表的新经济板块。行业结构全面的港股通标的也将受益。
大家如果看好低估值的港股未来的投资潜力,可以通过指数、ETF、或者港股占比比较高的沪港深/港股QDII基金布局;如果想要投资港股科技股,可以等恒生科技指数ETF上市之后或者选择恒生ETF或联接基金布局,也可选择投资科技股的沪港深基金布局。这类近基金可以作为我们重要的卫星资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