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正相关,盈利与估值对增长预期敏感;短期易受资金与政策扰动。
敏感。基建、地产链与金融权重使其对财政扩张/收缩反应明显。
能。降准/降息通常利好估值与流动性,指数偏强;收紧则相反。
受影响。制造、资源与金融链条通过盈利与风险偏好传导。
温和通胀利好周期与金融;高通胀抬升贴现率、压制估值,表现趋弱。
会。美联储路径影响全球流动性、美元/人民币与外资流向,从而影响A50。
常见。贬值阶段外资风险偏好走弱,A50易承压,但并非机械必然。
一定程度能,消费/金融对居民与信贷周期敏感,指数会响应。
有关。摩擦升级提升风险溢价与波动,缓和则相反。
常见“政策交易”,宽信用/稳增长措施落地后阶段性走强概率较高。
较高。银行、建材等对地产政策与信用环境较敏感。
受影响。能源与上游权重通过成本与盈利周期传导到指数。
会。地缘事件提升避险需求与风险折价,A50波动加大。
一定程度能,PMI/出口回升常带动周期与制造龙头,指数改善。
会受溢出效应影响,但联系度低于港股,以国内基本面为主。
方向相关,领先/同步关系视周期而定。
可能。更大赤字意味着政策发力与融资需求,对风险偏好与利率预期影响加大。
能。利率预期变化迅速体现在估值与期货升贴水上。
受影响。油价变动牵动通胀预期与能源企业盈利,间接影响指数。
常见。会议释放的政策基调与节奏会引发位置重定价与波动放大。
通过相同成分与权重的指数编制、期现/跨品种套利交易与做市机制,使偏离被迅速纠正,价格基本跟随恒生指数同步波动。
主要反映持有成本(利率–分红)、到期时间、流动性与市场预期(风险溢价/贴水)。
高。恒指由蓝筹构成,小型恒指对**权重蓝筹(金融、地产、科技龙头)**的行情反应尤为敏感。
受影响。期货相对现货的升贴水由公允价值决定(利率、股息、期限),现货溢价/贴水会传导至期货。
存在但不完全。两者受宏观与风险偏好共振而相关,但科技指数成分与权重更偏科创,波动通常更大。
今天股市应该不错吧,大家怎么看呢
长期平均市盈率大约在 10至14倍之间,视市场周期、政策环境与盈利预期而变化。
一般略低。A50金融股占比较高,估值偏稳,市净率约在1.1至1.5倍之间,通常低于沪深300。
相对稳定。金融与能源类权重股提供较稳现金流,股息率多介于2.5%—3.5%。
自推出以来(2003年至今),年化收益率约 5%—7%之间,取决于周期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