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4日,上交所债券市场迎来了4只新品种,名字听起来特冷僻——碳中和债。很多偏好低风险投资的朋友可能在不同的场景看到或者听过这个名字,对这类产品投什么、有啥特点、值不值得关注则较为陌生。今天来跟大家做做科普。
碳中和债是什么?
碳中和债的全称叫碳中和绿色公司债,是绿色债券的一种,其募集的资金专项适用于经认证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产业项目建设、运营、收购或偿还碳中和项目的贷款等。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过渡排放不利于地球环境的平衡,减少碳排放需要各个国家来履行责任,调整能源结构。
给积极探索、发展绿色能源项目的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工具,弥补减少碳排放带来的经济损失,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一种方式,在时代的召唤下,绿色债券应运而生了。
绿色债券在国际上推出时间较早,中国2016年才开始起步,2018年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了。
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债券市场共有186只绿色公司债、49期256只绿色资产支持证券,总规模达2470亿元,相关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绿色产业领域,发行人主体评级超7成为AAA。
碳中和债有哪些特点?
相较一般绿色债券,碳中和债更为聚焦,专项用于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绿色建筑、碳汇林业等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
从发行主体来看,我国首批碳中和债的发行主体都是一些信用资质很不错的国企央企,如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首批“吃螃蟹”者,国家能源集团募资50亿元,是此次发行规模最大的企业。
具体来看,首批碳中和债的发行人以电力企业为主,主体资质较好。收益率方面,这批碳中和债票面收益率均在3.5%附近,低于同期限中债估值曲线收益率,票面利率较低可能与第一批试点以及发行人整体资质较好有关。
碳中和债还有一大特色——由专业第三方机构对碳减排等环境效益进行量化评估测算,发行后存续期内持续披露项目进展情况及碳减排效益实现情况等。简单说,就是增加了一个靠谱的第三方把关人。
从首批碳中和债评估报告来看,它们不仅满足国内绿色债券支持目录以外,也符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的要求,未来有助于吸引外资资金投资,也有利于国内债券市场国际化发展。
普通人能投资这种债吗?
从基金业协会相关报告来看,境内普通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碳中和债投资关注度不高,且泛绿色基金产品的规模较小,这也是很多投资者觉得陌生的原因。
我国在绿色债券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面向投资者的产品多样化和流动性方面比发达市场还有较大的差距,许多绿色金融产品还没有与碳足迹挂钩,碳市场和碳金融产品在配置金融资源中的作用还十分有限,碳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也很低。
从海外经验来看,在市场发展早期,仍需要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来引导绿色债券投资,比如央行在考核时将绿色债券投资纳入考量因素,在一些指标上给予优惠,以此来培育市场和相关投资人。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碳中和债和绿色债券主要面对机构投资者,普通投资者进入门槛太高,一般只能通过债券基金来间接参与。从收益率角度来看,碳中和债持有期较长,收益率在4%上下,优势并不明显。当然了,这类债券发行主体一般信用资质较好,违约风险较小。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相应的指数和投资产品数量规模必然会出现增长,碳中和债和绿色债券投资也可能会成为一类比较流行的产品,对于利率下行周期的长线配置需求来说,还是具有投资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