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了解,人造肉分为两种,其中一种人造肉又称大豆蛋白肉,人造肉主要靠大豆蛋白制成,因为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少量的脂肪,所以人造肉是一种健康的食品。另一种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人造肉。大豆蛋白肉实际是一种对肉类形色和味道进行模仿的豆制品。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人造肉,研究人员用糖、氨基酸、油脂、矿物质和多种营养物质“喂养”干细胞,让它不断“长大”。
人造肉健康吗
根据金字火腿发布的公告,此次推出的植物肉产品由公司与美国杜邦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丹尼斯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主要原料是从大豆、豌豆、小麦等植物中提取的植物蛋白,具有科技、健康、绿色等特点。
这类“人造肉”产品究竟采用的是什么技术?金字火腿公司首席技术官、总工程师马晓钟说,植物肉研发中主要解决的技术难点有两个:一是植物蛋白改性问题,从大豆蛋白圆形分子结构重新构成肉类的纤维状分子结构;二是利用植物来源的风味物质让植物肉接近动物肉的质感、香味。
金字火腿公司称,所生产的植物肉主要由大豆、小麦、豌豆、饮用水、食用酱油、香辛料、甲基纤维素、醋酸酯淀粉、瓜尔胶、甜菜红、高粱红、食用香精等组成。
未来人造肉市场规模如何
植物肉含有较高蛋白质含量和较低脂肪含量,可以丰富人们的餐桌,提供更多膳食选择。植物肉原料资源丰富,且处于食物链上游,有利于解决传统肉制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和动物保护问题,符合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植物人造肉有一定市场规模和消费人群。
全球总人口将在本世纪中叶达到90亿,需要大量的食品,或引发食品危机。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粮食的农户将在2050年面临一些环境限制,因为工业企业和消费者将会争夺水资源。这意味着,2050年全球用于粮食灌溉的水量将减少18%。
据植入肉初创品牌创始人介绍,因品牌需求希望能制造出一些符合国人口感的植物肉产品,制作人造肉必须遵循美味的原则。
5D仿真概念是希望从色香味、口感、声音等全方位仿真动物肉。其中声音这一块,其实是想在中餐烹饪时,煸肉片、炸鱼会有哧啦哧啦的声音,非常刺激人的食欲。
联合国预测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96亿左右,如果仍按照现在的饮食方式尤其是肉制品消费习惯,地球上的肉制品不足以保证将近100亿人口的消费需求。从食品安全方面去考量,植物肉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首先植物蛋白在中国有非常大的规模生产的产业基础,如果能够做到味道和口感与动物肉媲美,将以更少的资源服务更多人口,有益于地球环境和生态平衡。
2020年人造肉行业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
人造肉分为两种,其中一种人造肉又称大豆蛋白肉,人造肉主要靠大豆蛋白制成,因为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少量的脂肪,所以人造肉是一种健康的食品。另一种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人造肉。
大豆蛋白肉实际是一种对肉类形色和味道进行模仿的豆制品。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人造肉,研究人员用糖、氨基酸、油脂、矿物质和多种营养物质"喂养"干细胞,让它不断"长大"。
2015年4月2日,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生理学教授Mark Post认为10年之内,人造牛肉除了和自然牛肉一样美味之外,在其它方面也将优于自然牛肉,从而解决当今牛肉生产面临的环境和动物保护问题。18个月前,他亲眼见证了首块牛肌肉干细胞制造的"人造牛肉"。2019年8月27日,肯德基和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合作,推出了第一款人造鸡肉产品。
20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化学家波耶受汽车制造商福特雇用,研究汽车座垫套皮革的代用品。他在研究中发现,榨油和制造人造黄油后的大豆残渣中,蛋白质含量丰富,并可缠绕成股。他从中受到启发,想用这类物质制造清淡而又易消化的 “肉类”。但当时限于已担负的科研任务,不能用更多的精力从事此研究,直到1953年,他才取得“人造肉”的发明专利。
为制造 “人造肉”,波耶把大豆残渣制成细粉,与粘合液混合,直至混合物变成粘胶状,然后象制造尼龙丝一样用喷丝器喷出,经酸和盐类淋洗,使丝凝固。再与调味剂混合,缠绕成股,可切片、切丁、绞碎。
2011年11月,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生物学教授马克·波斯特说,全球第一个人造肉饼有望于2012年8月或9月问世。研究人员说,人造肉有助人类在解决饥饿问题同时保护水源、土地和能源。
波斯特表示,这个肉饼只为证明“人造肉”这一概念,不意味着大规模生产人造肉条件成熟,因为首个人造肉饼的造价高达25万欧元(约合34.5万美元)。
据数据调研机构inMarket inSights的调查报告显示,推出人造肉食品的门店的当月流量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提高了18.5%。巴克莱银行 5 月发布最新研究报告预测,未来 10 年,人造肉有可能拿到肉类市场 10% 的份额,规模升至 1400 亿美元。目前行情来说人造肉汉堡销量是不错的,但是很多市民觉得人造肉没有真肉好吃,所以说只会尝试,并不会一直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