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4日,美元指数(96.6314, -0.0540, -0.06%)持续走跌,人民币(7.0605, 0.0023, 0.03%)中间价报7.0555,上调116点,上一交易日中间价报7.0671,在岸人民币上一交易日收报7.0650。
美元指数持续走跌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后疫情”机遇
土耳其近日宣布用人民币支付从中国进口商品费用,是个值得注意的动向。它不仅反映出新兴国家在疫情引发美元流动性短缺和支付危机情况下,谋求新解决方法的动向,同时反映出人民币对稳定世界金融环境能够发挥的作用和潜力。
其他国家使用人民币用于贸易支付和结算,主要是以与中国达成的货币互换协议为基础。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同39个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定,按国家数来算,是世界第一大货币互换圈。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将人民币纳入其官方外汇储备。因为人民币已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可以预期,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储备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人民币国际化也将面临新机遇。
多重背离现象困扰美国经济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对于美国经济而言,虽然目前在努力重启,但经济的多重背离或许更值得关注。
第一重背离出现在亢奋的股市和惨淡的经济数据上。2020年3月,美国股市出现了十天内三度触发熔断的情景,道琼斯指数大跌至18750点,在美联储无限兜底后,股市向上,一度回升至27000点之上。
第二重背离出现在强刺激措施和弱效果预期上。疫情在全球蔓延后,美国成为重灾区。为了应对疫情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重击,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已经接连推出一系列重磅措施,超过金融危机时的刺激规模和政策强度。据统计,美国将2019年GDP的9%用于刺激支出,2.6%用于延期支付,另外2.6%用于流动性提供或担保。
第三重背离出现在美国经济重启的推进和确诊病例的飙升。美国各州在白宫颁布的重启经济指南下,已经全部开放。在疫情最严重的纽约州,21日纽约市进入第二阶段重启。然而与此同时,疫情仍在继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