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降准对股市影响 2021年央行首次降准!释放10000亿 今日A股走势:7月15日开盘,沪指跌0.27%,深证成指跌0.28%,创业板指跌0.36%。钛白粉、黄金等板块涨幅居前。锂电池、网络安全、充电桩概念等板块跌幅居前。
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
降准的考虑是什么?
一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3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全面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不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是,5%的存款准备金率是目前金融机构中最低的,保持在这一低水平有利于金融机构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和自身稳健经营。
对于全面降准,央行最新表态称,这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流动性操作,再次强调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
7月13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出席介绍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并就全面降准、中美货币政策差异、通胀水平、数字人民币试点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阮健弘表示,今年上半年,金融总量适度增长,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取得显著成效,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进一步增强金融体系和金融服务的适应性、普惠性。
对于上周五央行宣布的超预期全面降准,孙国峰强调,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流动性操作,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坚持正常货币政策,坚持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兼顾内外均衡。同时,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宏观政策协调,共同发出正向声音,促进全球经济稳定恢复。
据wind统计,2014年以来,央行共进行了18次降准(不包含本次)。降准公布后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有10次上涨,8次下跌。
从全面降准后市场表现看,2015年以来,央行共进行了8次全面降准(不包含本次),降准公布后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有5次上涨,上涨概率超过六成。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三次全面降准后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全部上涨,涨幅最大的一次是2016年2月,上证指数上涨1.68%。
对于A股,分析称,此次政策降低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但提升了市场对于经济下行的忧虑。整体市场我们仍然定义为整固期。市场大概率仍处于区间震荡。行业配置上继续推荐长周期高景气高增速的成长板块。
首席李立峰认为,央行选择此次降准,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市场会更看重央行后续是否会持续降准,目前我们认为后续进一步降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所以我们不认为国内货币政策转向,此次降准对A股市场的影响趋向于中性,“降准”预期落地,不需要过于夸大此次“降准”对市场风险偏好的提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