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600438.SH)股票所属的板块有农村电商、乡村振兴、MSCI概念、光伏概念、电气设备、沪股通、HIT电池等,通威股份是由通威集团控股,以饲料工业为主,同时涉足水产研究、水产养殖、动物保健、食品加工等相关领域的大型农业科技型上市公司。
基本面1:所属题材板块
HIT电池 HS300_ MSCI中国 标准普尔 成渝特区 富时罗素 沪股通 基金重仓 融资融券 上证180_ 上证50_ 水产养殖 四川板块 太阳能 新能源 预盈预增 综合行业
基本面2:经营范围
饲料加工;水产品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食品制造业;兽用药品制造;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燃气、太阳能及类似能源家用器具制造;计算机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上经营项目仅限分支机构经营)渔业、畜牧业;畜牧服务业、渔业服务业;兽药经营;太阳能发电;电力供应;电气安装;工程设计;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环境治理业;商品批发和零售;租赁业和商业服务业;进出口业;互联网信息服务。
基本面3:水产饲料与光伏
公司目前主要业务涉及农业及太阳能光伏两大板块,形成了“农业(渔业)+光伏”两大主业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的经营模式。在农业方面,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水产饲料、畜禽饲料等产品的研究、生产和销售。其中,水产饲料一直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也是公司农业板块的主要利润来源。在光伏新能源方面,公司以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同时致力于“渔光一体”终端电站的投资建设及运维。
基本面4:农业+光伏行业
农业:受全球疫情影响,国内外原材料价格上涨,推高饲料企业的生产成本,经营风险增加,饲料行业竞争格局加速分化,强者恒强,而中小企业因抗风险能力有限,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光伏行业:2020年上半年,光伏行业面临复产用工紧缺,物流效率低下、原辅材料供应紧张、国际贸易纷争等一系列压力和挑战。由于光伏终端需求延迟,导致产业链企业库存有所积压,行业开工率不足,产品价格下跌,落后产能加速出清,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据PVInfoLink数据统计,截至6月底,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主流产品价格较年初下跌15%-20%不等。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及地区光伏发电成本已低于传统化石能源发电成本,光伏行业已经进入平价上网时代。随着国内及海外装机需求的逐步回暖,硅料价格、单晶电池价格已逐步企稳回升。
基本面5:清晰的战略规划及定位
公司一方面聚焦光伏新能源产业主要环节的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推动零污染、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大规模应用;另一方面,公司致力于打造绿色、健康的水产品产业链,满足人们对于安全食品的消费需求,力求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的产品,持续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基于上述战略定位,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为“世界级健康安全食品供应商和世界级清洁能源运营商”,中短期发展规划为“打造高纯晶硅世界级龙头企业地位、巩固太阳能电池世界级龙头企业地位、巩固水产饲料世界级龙头企业地位”。
基本面6: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农业板块
公司技术中心是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与运行,建立了完善的科研创新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专门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良种培育和养殖、动物保健、自动化养殖设施工程、水产与畜禽产品加工、生物科技相关研究和技术集成,创新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技术中心拥有科研人员近500人,设有水产研究所、特种水产研究所、畜禽研究所、动物保健研究所、设施渔业工程研究所、三文鱼研究所、水产科技园、水产工程中心、检测中心等科研机构,有效引导创新研究,明确创新目标,细化创新任务,保障创新成果。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报专利515件,获得专利授权398件,其中发明专利135件。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国家、部省级奖励3项,其中《草鱼健康养殖营养技术创新与应用》科技成果荣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2019年全国水产类唯一获奖科技成果;主持制订和参与修订两项国家标准《饲料中异硫氰酸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大菱鲆配合饲料》,一项农业行业标准《饲料原料油脂中不皂化物的测定正己烷提取法》已通过终审,即将发布实施。此外,报告期内,公司技术中心在年度考核中被国家发改委评价为“优秀”,位列全国综合排名第69名、全国农牧行业第1名。
基本面7: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光伏新能源板块
高纯晶硅方面,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冷氢化、大型节能精馏、高效还原、尾气回收、三氯氢硅合成、反歧化等高纯晶硅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成果,并处于行业先进水平,产品中单晶料占比约90%,并可实现N型料的批量供应,有效缓解国内高品质硅料仍需部分进口的局面。截止报告期末,永祥股份累计申请专利267项,获得授权的有136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14项。太阳能电池方面,公司着力打造了以行业内优秀专家为主体的研发团队,在原子层沉积背钝化、选择性发射极工艺、多晶黑硅工艺、双面电池、多主栅、高效组件等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技术成果。一方面,公司聚焦目前太阳能电池主流PERC技术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包括在此基础上叠加其他新型技术(如PERC+、TOPCON等),以提高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对行业新技术始终保持前瞻性的跟踪和研发投入。
基本面8:规模和成本优势-农业板块
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目前业务遍布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是全球领先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及重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组织、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集约化优势。
基本面9:规模和成本优势-光伏新能源板块
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产能8万吨,在建产能7.5万吨,在单晶料占比约90%的情况下,各项消耗指标及成本不断降低,在产的乐山一期和包头一期项目合计6万吨产能生产成本低于4万元/吨,随着技术工艺的持续完善、产能规模的持续提升,公司在建项目达产后,成本水平将进一步优化。在太阳能电池方面,公司已形成20GW产能规模,位列全球首位。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19年太阳能电池行业平均非硅成本约0.31元/W,公司非硅成本为0.2-0.25元/W,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60%-80%,成本优势明显。未来随着技术工艺的进步和产能的扩大,非硅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基本面10:品质和品牌优势-农业板块
公司自1992年成立至今,通过不断的研发和改进,形成了能满足各种水产动物需要的系列配合饲料,经过多年市场验证,公司饲料品质及市场服务得到了养殖户的高度认可,已成为国内水产饲料行业标志性品牌之一。同时公司着力打造了知名鲜活鱼品牌—“通威鱼”,并在四川、海南等地建有水产、畜禽食品加工基地,严格按照HACCP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加工生产,实现了“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和追溯,有效提升产业链价值和竞争力。
基本面11:品质和品牌优势-光伏新能源板块
公司以国家级高纯晶硅研发中心为依托,研究还原工艺自控技术、多相流技术、还原热能梯级利用、硼、磷、碳等除杂技术,确保公司高纯晶硅在品质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大幅提升单晶料占比,与隆基股份、中环股份等主要的下游单晶硅片生产商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品质得到客户高度认可。2019年公司高纯晶硅板块荣获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绿色工厂”、“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四川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国专利优秀奖”、“四川省专利奖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三届(2019)中国电子材料行业五十强”、“第三届(2019)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半导体材料专业十强企业”等国家、省、行业协会多项荣誉奖项,充分展现了公司的品牌价值和社会认可度。公司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良品率、碎片率、CTM值等多项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并获得了国内外多项专业认证,包括欧洲CE认证、北美CSA认证、德国TUV南德认证,以及中国CQC认证等。同时多次获得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质量优秀供应商”、协鑫集成科技有限公司“最佳品质供应商”、阿特斯阳光电力有限公司“优秀供应商”和“产品质量免检供应商”、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优秀供应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优质供应商”等称号。
基本面12:独特的“渔光一体” 发展模式
公司在终端具有资源整合的独特优势,形成了“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渔光一体”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智能养殖与清洁能源的绿色融合。在渔业方面,公司通过池塘的有效改造、渔业设施的合理应用、养殖模式的优化创新,引导水产养殖集约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在光伏发电方面,公司坚持执行“543”成本战略规划,通过设计优化和技术创新,逐年降低光伏系统装机成本。目前在建光伏项目的综合成本已下降至4元/W以内,随着新设计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和技术的创新进步,2020年有望将成本降至3.5元/W以内,加快实现全面平价上网。“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可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融合打造集新渔业、新能源、新农村为一体的“三新”现代化产业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途径,形成了公司独特的竞争模式。
基本面13:双流年产3.2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投产
2018年11月15日公告,双流3.2GW项目于2017年底启动,将于2018年11月18日正式投产。基于公司在高效晶硅电池领域已取得的技术、规模及成本优势,双流3.2GW项目全面采用背钝化技术,以高效单晶电池无人智能制造路线为主,建设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本次双流3.2GW项目投产,以及合肥二期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即将于2019年1月建成投产,公司将形成超过12GW的高效晶硅电池实际规模,进一步促进降本增效,巩固公司在高效晶硅电池产业的领先地位。
基本面14:拟投资建设年产3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
2020年2月11日公告,通威股份及下属通威太阳能拟与成都市金堂县政府签订《光伏产业基地投资协议》,在金堂县投建年产3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项目将分期实施,总投资预计为200亿元,成都市政府及金堂县政府通过下属国有投资公司提供约60亿元资金支持,占项目总投资的30%。项目全部实施后,公司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产能将达 60GW,将巩固公司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龙头地位。公司同日发布高纯晶硅及太阳电池业务的中期(2020-2023 年)发展规划,计划2023年高纯晶硅累计产能目标达22—29万吨;计划2023年太阳能电池累计产能目标达80—100G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