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2021年电动汽车电池概念股:
1、孚能科技: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3.39亿元、22.76亿元、24.5亿元、11.2亿元。
公司研发团队已经开发并验证了能量密度达到330Wh/kg的下一代电动汽车电池,该技术在零下20温度下仍能提供90%的容量,可在全球范围内应用。
2、小康股份: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219.3亿元、202.4亿元、181.3亿元、143亿元。
InEVit的主要业务为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研发和设计。
3、电科院: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6.43亿元、7.09亿元、8.06亿元、7.02亿元。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各类高低压电器元件、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电力变压器、互感器、电抗器、电容器、避雷器、绝缘子、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及系统、核电设备、船用电器、机床电器、防爆电器、汽车电子电气、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连接装置、照明设备、信息技术设备、音视频设备、电信终端设备、电磁兼容、环境、抗震、有毒有害物质等领域的检测、校准、标准情报及检测装备研制服务的独立第三方科研机构,可为客户提供较为全面的一站式检测服务,也是目前国内电器检测条件最完备、检测能力最强、检测规模较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之一。
4、创力集团: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2.54亿元、19.57亿元、22.88亿元、22.87亿元。
2016年创力集团和中航新能源等公司共同出资1亿元成立创大新能源公司,从事属于具有核心技术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包、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机及控制器的研发和生产,同时创力集团还投资5000万元进入新能源汽车配套零部件及充电桩领域,用于年产2万套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5000套直流充电桩充电模块等的研发。
5、欣旺达: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40.4亿元、203.4亿元、252.4亿元、296.9亿元。
全资子公司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项目投资协议》,拟投资200亿元,在南昌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项目内容为动力电池电芯、电池模组、电池PACK、电池系统等。
6、比亚迪: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059亿元、1301亿元、1277亿元、1566亿元。
公司主要从事二次充电电池业务、手机部件及组件业务,以及包括汽车业务。其中,二次电池与手机业务的主要客户包括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等;公司立足于传统业务公司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积极研发磷酸铁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产品,并致力于开拓其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及光伏发电等领域的应用;在动力电池领域,集团开发了高度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和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分别应用于电动商用车和电动乘用车领域,解决了电动汽车电池在安全性、循环寿命和续航里程等方面的全球性难题。目前,集团已在动力电池领域建立起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并通过动力电池产能的快速扩张建立起领先的规模优势。
7、安泰科技: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46.6亿元、50.54亿元、47.8亿元、49.79亿元。
公司产品目前不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制造所需材料。
本文选取数据仅作为参考,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任何一家企业的未来,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