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契税税率2020税率表 契税法颁布:契税税率调整为3%-5%
8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在获得通过,并将在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这项法律的第三条规定:“契税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 这句话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目前在买卖房屋的时候,契税一般按照1%、1.5%或者3%来执行。 所以有的媒体就宣称:契税上调了,以后买卖房屋契税增加了至少1倍以上。
真是这样吗? 其实,这样理解是错误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为什么要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这项法律的前身是什么? 2015年8月,在修订“立法法”的时候,把“税收法定”的原则写了进去。也就是说,“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都必须通过制定法律的解决。 而之前,中国的很多税种、税率的确立,都只是由国务院制定一个条例就完事了。比如契税及其税率,就是通过1997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来确定的。
那些征税的条例,都要陆续转换为法律。 目前实施的“契税暂行条例”规定:
第三条
契税税率为3—5%。契税的适用税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前款规定的幅度内按照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减征或者免征契税:(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事单位承受土地、房屋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和军事设施的,免征;(二)城镇职工按规定第一次购买公有住房的,免征;(三)因不可抗力灭失住房而重新购买住房的,酌情准予减征或者免征;(四)财政部规定的其他减征、免征契税的项目。
而刚刚通过的契税法,相关条款是这样规定的:
第三条契税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
契税的具体适用税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前款规定的税率幅度内提出,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依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对不同主体、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住房的权属转移确定差别税率。
新的契税法可以免征的情况,是这样规定的(下图):
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在税率设定上,“条例时代”是3%到5%,“法律时代”也是3%到5%,没有什么区别。 只是在免征的情况里,根据时代的发展做了一些调整,比如进一步明确了夫妻婚内改名免征,继承房屋免征等。 事实上,财政部在提交的“立法说明”里也是这样说的:
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契税税制要素基本合理,运行比较平稳。制定契税法,可按照税制平移的思路,保持现行税制框架和税负水平总体不变,将《暂行条例》上升为法律。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内容作了必要调整。
此外,官方还公布了一组数据:自1997年7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以来,契税运行平稳。1997年至2018年,全国累计征收契税42162亿元,其中2018年征收5730亿元。 也就是说,契税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为什么我们实际生活中,缴纳的契税税率往往是1%,1.5%或者3%呢?这是因为财政部、国税总局、住建部还往往通过“发通知”的方式,调整契税税率。 比如在全球金融风暴爆发之后的2008年10月,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楼市,其中包括: 从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此外,居民购房贷款利率还可以打7折,最低首付为2成。
再比如在2016年2月,也就是中央提出“楼市去库存”之后,财政部、国税总局、住建部再次下文明确:
1、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
2、对个人购买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2%的税率征收契税。
所以,在普通老百姓印象里,5%的税率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 那么问题来了:之前征收契税的依据是“暂行条例”,现在是“法律”,规格已经完全不同。未来,财政部、国税总局、住建部还能轻易下文件调整税率吗? 或者说,2021年9月1日以后,契税的税率会不会“很难减免”了? 毕竟,“契税法”是这样规定的:
契税的具体适用税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前款规定的税率幅度内提出,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依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对不同主体、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住房的权属转移确定差别税率。
看起来,是无法突破3%的边界的。 也就是说,低于3%的契税税率没有了吗? 未必,因为“契税法”还有一条这样的规定: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对居民住房需求保障、企业改制重组、灾后重建等情形可以规定免征或者减征契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看到了吗,国务院是有权做出“免征或减征契税”决定的,只是要报常委会备案。 也就是说,未来调整契税的权力不在财政部、国税总局和住建部了,而要到国务院、层面。但其实差别又有多大呢?只是多了两道手续而已。 我个人看法:未来大幅调高契税,其实对政府来说得不偿失。 看起来,税率高了,好像可以多征税。但如果大家都认为税率太高,不轻易买卖房子,那么契税收入反而会大幅减少。 那为什么这次立法,不按照实际情况来确定税率,比如写明1%到3%,而还是写3%到5%?
这其实就是一种技巧。 税率高一些,然后减免,老百姓就容易喜闻乐见。如果写低了,将来想提高,就会比较麻烦。 在很多税种里,都存在这种现象。政府从人大多申请一些权限,然后并不用足。
这其实也为未来的楼市调控,预留了空间。比如:假如未来要取消限售,但又不希望市场过热,就可以规定:购房2到3年内转让的,契税上浮到4%或者5%。 整体而言,没有必要为新通过的“契税法”感到担忧。
搞钱啊 因为富时A50并不是在国内交易所上市的,所以如果用户要开户的话基本都是找经纪商进行开户,另外由于富时中国A50股指期货是杠杆交易的,所以整体上门槛并不高。
富时中国A50期货的开户程是非常简单的,跟在国内开户证券账户基本没什么区别,用户准备好个人资料,比如身份证件,手机号,然后按照经纪商的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完成风险测试就可以了,等资料审核通过后基就可以进行正常富时中国A50指数的交易了。
最后再提醒一下,由于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是在新加坡上市的,所以如果要交易的话最好是找一个靠谱的经纪商,不然极有可能遇到光看到账户里有数字就是不给你提现的尴尬。
聪明的金Sir 场外基金是按交易场所的不同,基金可以分为场内基金和场外基金两种。
场内基金是指像股票一样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投资基金。常见的场内基金有封闭式基金、上市型开放式基金 (LOF)、交易型开放式基金 (ETF) 和分级基金等。场内基金有一级市场申购赎回和二级市场交易两种投资方式。
场内基金的二级市场交易方式和股票一样,以市场报价进行竞价交易。比如中概互联ETF的代码是513050。虽然是用股票账户买,但它依然是基金,不是股票。
场内交易的优点是交易费率低,只要0.01%,并且可以实时交易,定投起来很方便。
场内交易的缺点是以“手”为单位交易,1手为100份额。
场外基金是指不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在银行、 证券公司、第三方理财平台或基金公司直销平台交易的基金。目前,大多数基金都是场外基金。
比如中概互联的场外基金是:易方达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ETF联接(006327)
所谓的ETF联接,意思就是这只基金的目的,就是跟踪中概互联ETF的表现,所以场内和场外的涨跌幅是基本一致的。
场外交易的优点是买入金额没太大限制,100元、150元,200元都能买。
干瘪的嘴的饼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