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户有机会打败机构吗?
多年以前,我曾想过一个问题,散户有机会打败机构吗?或许现在来看,你可以举出近期轰动金融圈的Gamestop事件,可在当年那个时代,没人认为有机会,可又发现其实高手在民间,就算数量不多,还是能人辈出的。
深入观察那些在操作的路上有所成就的人之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正所谓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每个在操作上有卓越绩效的人,多半有自己过人的能力,可能是基本面、也或许是技术面。也许对企业财报、宏观数据了如指掌,又或者是对产业变化、政策走向有敏锐的嗅觉。大家都有其独到的长处,所以才能胜出。掌握的资源不同,胜出的模式就不一样,但中间都会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打破信息不对称。
股市有句谚语:「股价总是涨在题材、盘在营收、跌在盈馀」,也有另一个说法是「买谣言、卖事实」,讲的都是同一件事:操作领先的重要性。对一个自然投资人来说(也就是散户),资金少、专业缺、信息落后,前两项不容易克服,天生处于不利,但若能改变第三项,就有一举扭转劣势的机会、反败为胜。换句话说,不管你做哪个市场、哪种策略,如何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劣势,是散户进入赢者圈最关键的条件,「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人早有明训。而技术分析,就是最好的利器。
从简单的逻辑来看,技术分析之所以具有判断多空的参考价值,就是在于市场信息优越者虽不会透露其所知,但他们却会在交易上留下轨迹。通过有效分析市场的交易信息,就能「侧写」出信息优越者的多空意图,进一步掌握多空变化。当年,我就是因为这个「侧写」说法,将本科所学的财务理论搁置,一头栽入技术分析的领域。时至今日,倍感收获良多。
学理上,根据诺贝尔奖得主Fama的有效市场假说,就算是弱式有效市场,任何交易信息都无法获取超额利润,更不用说是半强式有效市场及强式有效市场。因此,技术分析不具有操作参考意义。可实务上,我们却可见到有效的技术分析可以在操作上取得很好的效果,何解?
个人的理解是该假说有要求很高的前提,包含市场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等等。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市场往往在大行情中反而都很不理性。种种条件让假说与现实脱离。多年以后,我从老外所著的技术分析书籍中,看到了其认为技术分析的五个重要功能,其中明确提到了领先性。再再都证明了技术分析有其学理上的依据。

因为富时A50并不是在国内交易所上市的,所以如果用户要开户的话基本都是找经纪商进行开户,另外由于富时中国A50股指期货是杠杆交易的,所以整体上门槛并不高。
富时中国A50期货的开户程是非常简单的,跟在国内开户证券账户基本没什么区别,用户准备好个人资料,比如身份证件,手机号,然后按照经纪商的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完成风险测试就可以了,等资料审核通过后基就可以进行正常富时中国A50指数的交易了。
最后再提醒一下,由于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是在新加坡上市的,所以如果要交易的话最好是找一个靠谱的经纪商,不然极有可能遇到光看到账户里有数字就是不给你提现的尴尬。

场外基金是按交易场所的不同,基金可以分为场内基金和场外基金两种。
场内基金是指像股票一样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投资基金。常见的场内基金有封闭式基金、上市型开放式基金 (LOF)、交易型开放式基金 (ETF) 和分级基金等。场内基金有一级市场申购赎回和二级市场交易两种投资方式。
场内基金的二级市场交易方式和股票一样,以市场报价进行竞价交易。比如中概互联ETF的代码是513050。虽然是用股票账户买,但它依然是基金,不是股票。
场内交易的优点是交易费率低,只要0.01%,并且可以实时交易,定投起来很方便。
场内交易的缺点是以“手”为单位交易,1手为100份额。
场外基金是指不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在银行、 证券公司、第三方理财平台或基金公司直销平台交易的基金。目前,大多数基金都是场外基金。
比如中概互联的场外基金是:易方达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ETF联接(006327)
所谓的ETF联接,意思就是这只基金的目的,就是跟踪中概互联ETF的表现,所以场内和场外的涨跌幅是基本一致的。
场外交易的优点是买入金额没太大限制,100元、150元,200元都能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