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数字货币挑战美元霸权?
何谓美元霸权?简单讲就是美元作为国际硬通货,赋予了美国独特的优势——需要用钱时,美国只需要开动印钞机,而其他国家只能用商品来换,一如前法国总统戴高乐所说:
“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它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既然全球资源和商品都以美元计价,那理论上,美国开动印钞机,就可以在全球购买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资产。为了便于理解,可想象这么一种极端情况:全体美国人不工作,靠美联储印钞票在全球买买买就能过上幸福日子(实际上,一直以来美国消费者的支出都大于收入,赚1块花2块,离不开美元霸权支撑)。
当然,实际上会有约束,美国印钞太过分时,会导致美元贬值,动摇全球对美元的信心,各国央行会转而持有黄金或欧元等其他替代资产,动摇美元的硬通货地位。问题是,世界上还缺乏美元的真正竞争者。
新冠疫情之后,美联储再次推出史诗级“大放水”,开足马达印钞,美元却升值了,因为疫情全球爆发,避险资金无处可去,只能去美国,买美债。2019年末,外国投资者共计持有美国国债6.7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国债未偿余额的30%。
美元的霸权地位,让美联储的很多“神操作”有恃无恐,诞生了坊间盛传的各种“美元割韭菜”案例,让国际金融体系无比扭曲。
世界上不应只有一种硬通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国家不堪“美国喷嚏、全球感冒”的戏码,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过一波“寻找美元替代者”的浪潮。不少国家把目光转向人民币,客观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速;而中国却把目光投向一种超主权货币——SDR(特别提款权,锚定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等一篮子货币,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等)。
2009年,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提议更好地发挥SDR的作用,推动国际贸易、大宗商品定价、投资和企业记账中使用SDR计价,继而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
现在来看,SDR没有替代美元。环顾望去,美元也没有对手:欧元受困于欧盟区国家的财政危机,日元被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拖累,英镑是上个时代的霸主。找了一圈,人们仍会把目光锁定人民币。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全球影响力提升在金融层面的映射,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提质增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民币国际化自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央行数字货币,能提升人民币在跨境交易层面的体验,也仅此而已,不必过度解读。
国际金融体系不应只有美元,国际金融体系也不期待另一个美元。美元的今天,不会是人民币的明天。人民币需找到一种新的方式融入世界,做互惠互利的工具,而非“割韭菜”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