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核心要点梳理如下:
1、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灵活适度
2、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
3、持续深化LPR改革,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
4、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5、支持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
6、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果
7、持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
8、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服务医药制造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9、物价形势总体可控,通胀预期基本平稳,对未来变化需持续观察
10、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国内经济面临挑战增多
央行关注4大风险
报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全球经济遭遇供需双侧冲击,短期已滑入衰退轨道。尽管各国均已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抗击疫情,但政策力度和实施效果存在差异,在目前仍缺乏强有力的国际协调背景下,疫情或在全球出现反复,可能引发经济社会运行的多次“暂停”和“重启”。
报告关注四大风险:
一是全球疫情持续时间及负面影响可能超预期。
欧美发达国家疫情仍然严重,重启经济的努力效果需要观察。部分发展中经济体、农产品出口国新增确诊上升较快,全球疫情未来走势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二是主要经济体高度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和溢出效应需密切关注。
货币和财政政策仅能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未来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及金融形势根本上仍取决于疫情防控进展,非常规政策的负作用也会逐步显现。
三是国内经济仍面临较多挑战。
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上升,产业链复工复产的协同配合有待增强,主要农副产品保供稳价需不断夯实。
四是我国国际收支和跨境资金流动也存在不确定性。
一方面,主要经济体央行大幅放松货币政策加之我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领先,人民币资产较高的收益和相对的安全性可能吸引跨境资金流入。另一方面,外需持续走弱、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也可能引起出口减少和跨境资金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