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有哪些类型?
其他类型的可转换证券包括:可交换债券(可以转换为除发行公司之外的其他公司的股票)、可转换优先股(可以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强制转换证券(一种短期证券,通常收益率很高,在到期日根据当日的股票价格被强制转换为公司股票)。
从发行者的角度看,用可转换债券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减少利息费用,但如果债券被转换,公司股东的股权将被稀释。从定价的角度看,可转换债券由债券和认股权证两部分资产组成。对可转换债券定价需要假定 1)所对应的股票的价格波动程度,从而对认股权证定价;以及 2)固定收益部分的债券息差(credit spread),它由该公司的信用程度和该债券的优先偿付等级(公司无法偿付所有债务时对各类债务的偿还次序)决定。 如果已知可转换债券的市场价值,可以通过假定的债券息差来推算隐含的股价波动程度,反之亦然。这种波动程度/信用的划分是标准的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方法。有趣的是,除了上文提及的可交换债券,无法将股价波动程度和信用完全分开。高波动程度(有利于投资人)往往伴随着恶化的信用(不利)。优秀的可转换债券投资者是那些能在两者间取得平衡的人。
可转债套利操作要略
可分离债的套利空间多于传统可转债,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分离债的套利主要来源于权证的收益,而可分离债由于上市后价格往往跌破100元的面值,产生亏损。
认股权证上市后通常会被炒作到较高的价位,推迟抛出认股权证的时间可能会增加收益。
卖出认股权证的收益是套利收益的主要来源,故附送认股权证比例越高的可分离债的套利空间越大。
可分离债的套利风险较高,因为认股权证通常要在发行1个月左右才上市。
可分离债的套利成功与否受大盘影响的影响较大。
通常,可分离债的套利收益率要好于大盘。
认购的可分离债越少,单张可分离债附送的认股权证越多,则套利的收益越大。
粗略地计算,若可分离债认购金额超过所附送的认股权证的价值,则套利失败的可能性较大。
可分离债上市之后不再含权,也就不具备套利空间,这时的套利主要在权证和正股之间产生。
可分离债的亏损率通常在20%左右,因此若认购的可分离债越多,则套利亏损的可能性越大。
在大盘向好的环境中,在权证上市再抛出正股能获利颇丰,但这实际上是股票投资收益。
常规可转债在不能融券的情况下难以操作,亏损概率较大。
即使可以融券,常规可转债的套利空间依然较小,可操作的空间有限,这主要是由于可转债市场的规模小、流动性差,资金规模较大则不适于操作。
常规可转债的套利风险远小于可分离债,这主要是由于其套利的时间跨度短(当天或隔天内),受大盘影响较小。
可转债的套利机会是转瞬计逝的,从周线、日线上看,可转债的套利机会是很小的,因此可转债的套利还必须根据分时的价格资料精确计算,这样操作可能套利成功的几率会有所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