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刷新高,引发央行调升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年内二次调升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近期人民币突破6.36阻力位,强势到达近三年半来新高位置,短期内的快速升值引发央行采取纠偏行动,年内第二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2月6日央行宣布降准,尽管降准后的人民币流动性释放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有所承压,但从经济基本面维度来看,降准叠加宽信用的积极信号,将有助于缓解后续经济增速的下行压力,进而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因此,降准对于人民币的影响有限,人民币汇率在短暂承压后重回强势。
12月7日公布的我国进出口数据显示国内外贸仍旧强劲,为人民币升值提供了动能。12月8日人民币中间价报6.3677,为6月2日以来的新低,叠加当日美元指数小幅回调至96.2附近,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一路向下,截至下午4:30日间收盘时的价格6.3535,夜盘更是突破6.35关口,一度触及6.343。短期内的快速升值引发央行采取纠偏行动,年内第二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2月9日晚,央行发布公告,宣布“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决定自2021年12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9%”,这也是自今年5月31日以来第二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消息一出,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快速跳水,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一度突破6.38,较消息发布前跌超350基点,在岸人民币汇率也回调至6.378附近。
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将冻结外汇流动性,抑制外汇派生,有助于抑制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释放加强外汇预期管理信号。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规模约10200亿美元,上调2%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将锁定约204亿美元,相较于当前接近370亿美元/天的即期外汇交易量和900亿美元/天的外汇交易总量而言规模较小,因此央行此次调整更多的或是希望纠偏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回顾历史,央行针对外汇的工具箱丰富,包括逆周期因子、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境内企业境外投资放款宏观审慎调节系数等。考虑到当前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化,央行此次继续选择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引导人民币汇率预期回归理性。
上一轮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后,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调整约为1200个基点,而当前正值企业结汇高峰,预计此轮调整幅度或小于上轮。历史上央行曾四次上调了外汇存款的准备金率,分别于2005年1月15日、2006年9月15日、2007年5月15日上调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2021年5月31日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从2%提升至7%。从人民币汇率的表现来看,前三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并没有对人民币升值趋势产生太大的影响。在上一轮的调整中,在岸人民币汇率从5月31日的6.3607调至6月23日的6.4808,调整幅度约1200个基点。而当前正值企业结汇高峰,预计此轮调整幅度或小于上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