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IMF在6月30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在COFER中占比再度上升,续刷2016年第四季度IMF报告该数据以来的新高。
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由去年第四季度的2.79%升至2.88%,位居全球第五位。这也是IMF自2016年开始公布人民币储备资产以来的最高水平。
此前6月6日消息:
根据IMF最新公布的全球外汇储备构成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底,全球外汇储备(包括黄金等并未配置于各国货币的部分)达到12.9372万亿美元,同比增加232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各国央行正在大幅增持人民币做为储备资产。在去年底的全球外汇储备中,人民币达到3361亿美元,同比增加645亿美元;也较2016年首度加入SDR的5年时间里,增加了3.7倍。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都在去美元化的进程中。因为各国意识到,美元独大导致风险巨大,多元化的外汇储备成为各国选择的方向。
根据配置于各种货币比率的外汇储备观察美元,顶峰出现在2001年,当时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71.52%。自那以后就呈现下降态势,到2021年底降至58.81%,在5年里下降6.5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占比截至2021年底增至2.79%。IMF自2016年底开始公布人民币的比率,在5年里增加1.7个百分点。尽管占比在外汇储备的各货币中排第5位,但增加幅度高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等主要货币。
增持明显的是中南美各国。巴西到2021年将外汇储备中人民币所占的比率提高至4.99%,与上年(1.21%)相比增至4倍。对巴西来说,中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巴西出口铁矿石和大豆,进口化学产品和机械。经济关系的加深推动了外汇储备的增加。
对智利来说,中国也是居第1位的贸易伙伴国,电力业务等中国企业的进驻日趋突出。美国高盛统计显示,巴西、智利、墨西哥和秘鲁等中南美4国的人民币持有额最近接近300亿美元,与2018年底相比增至约10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