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不是必须工作日办理开户业务喔,可以直接在手机上申请办理开户,只需要准备好身份证和银行卡即可,注意一定是本人办理的。享受地板价的无门槛佣金和免费的投顾咨询服务,可以联系我开户,欢迎咨询。

为什么要止损,止损错了怎么办?大家要明白,止损不会错。我不知道这句话有多少人能理解。我们交易的目的是赚钱。而市场是肯定有风险的,所以交易的核心就是风险和盈利之间的比例,这就像一个天平。
正确的比例一定是小亏大赚,这个所有人都能理解,没有问题。而小亏,便是止损,每次进场以小止损尝试博取比之大的多的利润。
就像我们开家小卖店,止损就是我们进货的成本,毛巾2块钱一条,2块就是成本。卖不出去,一条亏2块,至于卖多少钱,20块、200块。那看市场给你多少,看你自己交易系统能拿多少。反正你成本就是2块,不能因为2块钱进1000条毛巾卖不出去,然后批发商让你继续进货,说再进1000条给你算一块一条,你想摊平成变成1.5块一条,就再进1000条,心想万一一下行情好全都卖出去了呢?然而你可能运气不好,依然卖不出去,批发商又来忽悠,让你再进2000条,这次5毛钱一条,你想又可以摊平成本,要继续进?
谁会这样做生意呢?作为一个小卖部,手上4000条毛巾成本再便宜卖不出去也是枉然,缝成浴巾卖吗?再回头想,其实当初就是为了解套那1000条毛巾而已。
这就是亏损加仓,贪婪的人性。亏损加仓的逻辑是有重大缺陷的存在的。一旦失败,就非常麻烦,为了当初第一笔交易,不断地加仓,最后可能全部的积蓄被套在里面。就像一个大部队为了拯救一个士兵,全部出动,成功了当然不用说,但你也就拯救了一个士兵而已,但一旦失败,运气就是不好,整个部队陪葬,敢问这种缺陷如此大的策略,谁敢用?贪婪的散户敢用。
我们要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不能存在巨大的缺陷,这是首要的一点。宁可少赚,也不能出现遇到某种问题就可能发生巨大亏损难以翻身的情况,哪怕这种情况概率很少,也不可以。毕竟,常走夜路总会遇到鬼。我们做交易不是做这几天,而是当成一个长久的事业。所以,为什么要止损,因为它是风控,它几乎能弥补所有交易系统的重大缺陷,它是交易系统的“万能胶”。
正确的比例一定是小亏大赚,这个所有人都能理解,没有问题。而小亏,便是止损,每次进场以小止损尝试博取比之大的多的利润。
就像我们开家小卖店,止损就是我们进货的成本,毛巾2块钱一条,2块就是成本。卖不出去,一条亏2块,至于卖多少钱,20块、200块。那看市场给你多少,看你自己交易系统能拿多少。反正你成本就是2块,不能因为2块钱进1000条毛巾卖不出去,然后批发商让你继续进货,说再进1000条给你算一块一条,你想摊平成变成1.5块一条,就再进1000条,心想万一一下行情好全都卖出去了呢?然而你可能运气不好,依然卖不出去,批发商又来忽悠,让你再进2000条,这次5毛钱一条,你想又可以摊平成本,要继续进?
谁会这样做生意呢?作为一个小卖部,手上4000条毛巾成本再便宜卖不出去也是枉然,缝成浴巾卖吗?再回头想,其实当初就是为了解套那1000条毛巾而已。
这就是亏损加仓,贪婪的人性。亏损加仓的逻辑是有重大缺陷的存在的。一旦失败,就非常麻烦,为了当初第一笔交易,不断地加仓,最后可能全部的积蓄被套在里面。就像一个大部队为了拯救一个士兵,全部出动,成功了当然不用说,但你也就拯救了一个士兵而已,但一旦失败,运气就是不好,整个部队陪葬,敢问这种缺陷如此大的策略,谁敢用?贪婪的散户敢用。
我们要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不能存在巨大的缺陷,这是首要的一点。宁可少赚,也不能出现遇到某种问题就可能发生巨大亏损难以翻身的情况,哪怕这种情况概率很少,也不可以。毕竟,常走夜路总会遇到鬼。我们做交易不是做这几天,而是当成一个长久的事业。所以,为什么要止损,因为它是风控,它几乎能弥补所有交易系统的重大缺陷,它是交易系统的“万能胶”。

便宜与昂贵从来都是相对的。很难有一个公认的衡量标准。因为人们判断事物的标准不同。所以在一些人眼里看来很便宜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就可能是很昂贵的。
判断股票是否便宜也是如此。比如对一个股票进行估值,同样都是进行价值投资分析巴菲特估值10元左右、彼得林奇的估值可能就会是30元。在巴菲特的眼里这只股票的30元价位是昂贵的。而在彼得林奇的眼中30元是非常的便宜。
人们判断股票的贵贱上从来都不是完全客观的,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无论是普通投资者还是世界级大师都是如此。比如一只石油类股票目前价格10元,格雷厄姆通过分析净资产、现金流等数据得出结论5元以下是便宜的价格。
而另一位大师约翰聂夫通过市盈率的分析,通过业绩预测再加上与市场上目前其它股票的性价比进行对照,则认为8元以下就值得大举买入。
而在美国与巴菲特齐名的大师威廉欧奈尔则可能认为这种石油股根本不值得研究,他宁可买入创下历史新高的、公司有新动向、新产品的目前价格已经50元的科技股。这只已经50元的股票他认为更便宜,更值得买入。
普通投资者判断一只股票贵贱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门,仅技术分析中判断方法就有成千上万种分析股价高低的方法。在一个人眼中认为是非常正确的方法,在另一个人看来这个方法可能就是特别可笑的。
最为关键的是不同的判断标准,常会产生不同的判断结果。并且每种方法都有能证明其正确的时候。同时也都有其失败的例子。让人无所适从。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由于不能得到完全的公司信息和市场信息,所以每人个人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在做盲人摸象的事情。
世上任何分析股票贵贱的方法都是局部的和片面的,因为做不到完全客观。
判断股票是否便宜也是如此。比如对一个股票进行估值,同样都是进行价值投资分析巴菲特估值10元左右、彼得林奇的估值可能就会是30元。在巴菲特的眼里这只股票的30元价位是昂贵的。而在彼得林奇的眼中30元是非常的便宜。
人们判断股票的贵贱上从来都不是完全客观的,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无论是普通投资者还是世界级大师都是如此。比如一只石油类股票目前价格10元,格雷厄姆通过分析净资产、现金流等数据得出结论5元以下是便宜的价格。
而另一位大师约翰聂夫通过市盈率的分析,通过业绩预测再加上与市场上目前其它股票的性价比进行对照,则认为8元以下就值得大举买入。
而在美国与巴菲特齐名的大师威廉欧奈尔则可能认为这种石油股根本不值得研究,他宁可买入创下历史新高的、公司有新动向、新产品的目前价格已经50元的科技股。这只已经50元的股票他认为更便宜,更值得买入。
普通投资者判断一只股票贵贱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门,仅技术分析中判断方法就有成千上万种分析股价高低的方法。在一个人眼中认为是非常正确的方法,在另一个人看来这个方法可能就是特别可笑的。
最为关键的是不同的判断标准,常会产生不同的判断结果。并且每种方法都有能证明其正确的时候。同时也都有其失败的例子。让人无所适从。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由于不能得到完全的公司信息和市场信息,所以每人个人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在做盲人摸象的事情。
世上任何分析股票贵贱的方法都是局部的和片面的,因为做不到完全客观。

很多人在了解分红除权之前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也曾想过):在分红前把股票买进去,分红之后把股票卖出,白捡股息。且不说除权的问题,就是扣税都够喝一壶。
对于股息来讲,如果持股不满1月,扣20%红利税;持股不满1年,扣10%红利税;持股满一年,不扣税。所以拿了股息,跑太早都是损失啊。
随后也有人这么想:在分红前卖出,分红后低价买入。一方面能避税,另一方面说不定除权后股价还更低了,能拣便宜。
这些事情我都做过,有段时间还发现公司在宣布股利派发,或者派发股利之前,股价还会涨几个点。那会儿我就会瞄准时机,抢先买进去,等宣布了或者说分红前股价在高点抛掉。
一次就赚几个点,但是很稳啊,但后来发现很多人都这样做之后,就赚不到钱了。而且,这样做有时候会错过真正的上涨,简直丢了西瓜拣芝麻。
最终发现,老老实实拿着其实最划算。
市场千变万化,股价最终看的还是公司的利润,有时候讨巧反而吃大亏。大巧若拙,最傻的方法往往是最好的策略。
想要长拿吃股息,最好的策略是什么?
市场上肯定还是有人想要长拿吃股息的,甚至是定投。傻傻买一只票,每年定时收钱,还一年比一年收得多,这种日子简单又快乐(一年多领几次钱,更是加倍的快乐)
对于股息来讲,如果持股不满1月,扣20%红利税;持股不满1年,扣10%红利税;持股满一年,不扣税。所以拿了股息,跑太早都是损失啊。
随后也有人这么想:在分红前卖出,分红后低价买入。一方面能避税,另一方面说不定除权后股价还更低了,能拣便宜。
这些事情我都做过,有段时间还发现公司在宣布股利派发,或者派发股利之前,股价还会涨几个点。那会儿我就会瞄准时机,抢先买进去,等宣布了或者说分红前股价在高点抛掉。
一次就赚几个点,但是很稳啊,但后来发现很多人都这样做之后,就赚不到钱了。而且,这样做有时候会错过真正的上涨,简直丢了西瓜拣芝麻。
最终发现,老老实实拿着其实最划算。
市场千变万化,股价最终看的还是公司的利润,有时候讨巧反而吃大亏。大巧若拙,最傻的方法往往是最好的策略。
想要长拿吃股息,最好的策略是什么?
市场上肯定还是有人想要长拿吃股息的,甚至是定投。傻傻买一只票,每年定时收钱,还一年比一年收得多,这种日子简单又快乐(一年多领几次钱,更是加倍的快乐)
最新回答
2025-05-12 16:15:53
2025-05-12 16:15:50
2025-05-12 16:15:44
2025-05-12 16:15:38
2025-05-12 16:15:32
2025-05-12 1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