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回顾
PTA 方面。上半年受俄乌冲突影响,原油价格大涨。同时,PX 因海外调油需求大增,市场供需紧张,价格刷新 2014 年来高点,PTA 跟涨成本端,创4 年内高点。下半年随着美联储加息落地,叠加新装置投产预期,PTA 转跌,不过由于现货受制于原料紧张和检修增加,供应偏紧,PTA 近强远弱,基差坚挺,在聚酯链中相对抗跌。
MEG 方面。一季度投产加速,港口库存压力偏大,弱现实限制了成本驱动。6月宏观转势,MEG 跟跌大宗商品。8 月港口去库虽带动价格小幅反弹,但由于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加上新装置投产落地,四季度价格创下年内新低。
聚酯方面。终端需求表现疲软,叠加成本价格高企,除瓶片外,聚酯行业整体面临着高库存和低利润的窘境。具体来看,长丝由于产能投放较多,库存压力高,行业亏损严重,减产、停车频频发生,表现最弱;短纤上半年因利润较差主动降负,且新装置投产延后,库存压力相对较小;瓶片由于海外装置生产不稳定和食用需求恢复,出口大幅增长,现金流激增,工厂负荷维持高位。
二、PX:产能投放继续,供需转向累库
1、新装置投产慢和检修增多,市场供应偏紧
2022 年 PX 计划投产装置较多,但投产时间普遍延后。上半年仅福建联合扩产和九江石化新装置投产,四季度末,恒力和镇海炼化扩产,以及盛虹和富海的新装置才相继落地,广东石化推迟到明年。故全年新增产能 435 万吨,剔除长停和退出装置后,目前PX产能为 3597 万吨,增速 12.1%。
由于此前 PXN 长期利润偏低,工厂开工一直较为克制。直到二三季度在芳烃调油需求带动下市场供需趋紧,PX 价格走高,PXN 得到显著修复,最高接近700 美元/吨,负荷回升至 86%附近。然而由于国内油品库存偏高,炼厂效益较差,开车积极性低,且短流程利润不佳,工厂计划外停车和降负也较多,负荷提升有限。四季度随着新产能投放,PXN再度萎缩,部分装置降负或转产柴油,负荷再度下降。
整体来看,PX 全年负荷平均 73.2% , 同比下降 5.1%。虽然由于产能增加,实际产量预计在 2465 万吨,增速预计在 13.4%,但仍不及预期,且下游PTA 需求尚可,PX去库存明显,约降 70 万吨左右。
2、对外依存度持续下降,调油需求影响进口量
随着国内产能的增加,产量逐步提升,进口依存度不断下滑,尤其是今年。根据海关统计数据,1-10 月份,中国大陆 PX 进口总量 891.9 万吨,同比大幅度下降21.4%,全年进口量预计在 1050 万吨左右,同比降幅 23%。进口依存度降至29.9%,创20年来新低。这主要是由于美国汽油库存低位,芳烃调油需求增长所致。一方面,调油需求加大了对MX的用量,使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 PX 主要生产地的原料供应紧缺,装置负荷明显下降;另一方面,美亚价差窗口打开,使原本出口至中国的 PX 量有部分转移到美国。
3、产能投放继续,PXN 低位运行
由于广东石化延后到 2023 年 1 月,同时,盛虹炼化、大榭石化和中海油惠州大概率也将在明年上半年陆续投产,PX 面临较大供应压力,供需将逐步转为累库,PXN低位运行为主。虽然 2023 年 PX 仍可能会受调油、地缘冲突等因素干扰,使PXN反弹,但供应过剩背景下收益难以维持,低负荷运行将成为常态。同时,随着新产能的投入,我国进口量及进口依存度将继续下降。
三、PTA:供应压力加大,加工差压缩
1.新增产能有限,利润波动下检修创新高
2022 年 PTA 投产速度同样偏慢,目前新增的仅逸盛新材料2 期,山东威联化学一条线已出合格品,另外一条在试车当中,嘉通能源近日将开始投料试车。故剔除长停和退出装置后,截止年底产能为7144万吨。
2022 年 PTA 负荷整体下滑,1-11 月平均负荷在 74%,较2021 年平均值下降4.7%。全年产量预估 5400 万吨,仅同比增长 1.4%。相较于产能的超10%增速,PTA产量控制较好。一方面是受原料阶段性偏紧影响,另一方面是效益问题,以及PTA行业高集中度导致的企业自律行为。2022 年 PTA 加工差波动较大,8-9 月由于原料PX紧缺、聚酯产销好转,PTA 供应偏紧,加工差最高突破 1000 元/吨。进入四季度,随新装置投产预期和聚酯负荷下滑,加工差再度回落。
2. PTA 产能继续投放,效益影响开工
2023 年 PTA 仍处于大投产周期,从节奏上来看,主要集中明年一季度和四季度,考虑到 2022 年底投产的威联化学和嘉通能源产量的兑现,预计明年上半年PTA供应压力更大。
效益方面,由于目前 PTA 装置都属上下游配套,且技术以最新BP 和英威达P8为主,行业平均生产成本下移。故随着产能的更新迭代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加工差也将不断下降,装置低负荷运行为主,预计 2023 年产能利用率在 70%以下。
3. 期现近强远弱,基差逐步回归
PTA 低负荷运行下供应量有限,且 2022 年供应商合约比例下降,工厂择机出货为主,市场现货流通性偏紧,远月有新装置投产预期压制,近强远弱,基差从往年的贴水结构转为升水结构。尤其 9 月,受仓单集中注销,台风天气等因素扰动,基差最高突破升至 01+1000。四季度因原料供应紧张缓和聚酯负荷走低,市场流动性缓解,现货基差高位回落。
2023 年上半年,随着新装置产量的兑现,供应增加,且值需求淡季,库存将逐步累积。下半年,虽有需求带动,但由于仍有较多新装置投产,PTA 依然面临累库压力。预计PTA基差将回归至正常区间。


